母乳喂養(yǎng)指導分為三個步驟:即哺乳前指導、哺乳姿勢指導、哺乳后指導。
(1 ) 哺乳前指導
1) 在母乳喂養(yǎng)前,月嫂先給新生兒換清潔尿布,避免在哺乳時或哺乳后給新生兒換尿布。否則,如待新生兒吃飽后再給其換尿布,翻動剛吃過奶的新生兒將導致溢奶。
2)準備好熱水和毛巾,月嫂洗干凈雙手,然后用潔凈的濕熱毛巾清潔乳房。
3)乳房過脹應擠掉少許乳汁,待乳暈發(fā)軟時開始哺喂。
(2)哺乳姿勢指導
1)月嫂正確指導產婦體位姿勢。
2)讓嬰兒正確含接乳頭。
⊙正確含接。嬰兒含人乳暈處的大部分,乳房組織在嬰兒口中拉長, 形成“長奶頭”,此時,嬰兒的舌頭向前伸出,蓋住下牙乳小棗住乳竇部位。正確含接時嬰兒口大張,下唇外翻,嬰兒口上方露出的乳暈比下方多。
⊙有效吸吮。吸吮時,嬰兒把乳暈下的乳房組織含人口中,形成“長奶頭”,舌頭在口中從前向后呈波浪形運動,與硬聘相對擠壓“長奶頭”,將乳汁擠入口中咽下。嬰兒正確含接時,很容易做到有效吸吮。
⊙含接不良。如果嬰兒的下頦不接觸乳房,口張得不大,向前噘著,下唇不向外翻,口上下方露出的乳暈一樣多, 就是含接不良。
⊙無效吸吮。含接不良造成的無效吸吮對母親和嬰兒均有不良影響,可能導致母乳喂養(yǎng)的失敗,造成母親乳汁不能排空,形成乳房腫脹、甚至影響泌乳量,嬰兒吃不飽,頻繁啼哭,每次吃奶時間很長,使母親感到疲勞,:嬰兒體重不增,甚至由于吸吮受挫而拒絕吸吮,含接不良表現(xiàn)為“順繁吸吮”。
3) 哺乳后退出乳頭。停止喂哺,退出乳頭時,用一只手輕輕按壓新生兒下頦,退出乳頭,再擠出一滴奶涂在乳頭周圍,并晾干。此法可以使乳汁在乳頭上形成保護膜,預防乳頭皸裂。如已發(fā)生乳頭皸裂,比種方法可以促進裂口的愈合。
(3)哺乳后指導。哺乳后需將新生兒豎著抱起,使其趴在月嫂的左胸前、新生兒下頦置于月嫂左肩上,臉與月嫂的臉輕輕貼合在一起,用空心掌由下至上輕輕拍打新生兒后背,使新生兒打嗝,吐出因吃奶而吸人的空氣后再讓其躺下。如未能拍出嗝,則可多抱一段時間, 放在床上時讓其右側臥位,以免嗆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