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1)、幫助小兒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。首先應讓他們]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,“扮演”好他應擔當?shù)慕巧?。這對于小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十分關鍵。有些獨生子女成為整個家庭的核心,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甘居從屬地位:嬌生慣養(yǎng),隨心所欲。這種扮錯角色的孩子容易養(yǎng)成任性和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性格。進幼兒園后,失去父母的依持,在同伴間無法扮演中心角色,很快就會變得膽怯、畏縮,心理上遭受創(chuàng)傷。
( 2)、鼓勵小兒多做游戲,以游戲為主的方式學習。和他們一起玩時,可有意識地設置些“障礙”,鼓勵孩子克服困難,培養(yǎng)堅毅和勇敢精神。小兒在游戲中既有成功,也有挫折。這種挫折不會造成心理壓力。相反,它使孩子“吃一塹、長一智”,磨煉自己,學到經(jīng)驗,使自己的情緒變得穩(wěn)定。對孩子和別的小伙伴的游戲應多加鼓勵,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學習人際交往的最佳手段。
(3)、創(chuàng)造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環(huán)境,使小兒建立安全感,發(fā)展良好個性。在不和睦的家庭中,小兒患口吃、擠眉弄眼、遺尿癥者較多。在破裂的家庭中,少年犯罪、出走、吸毒和反社會行為多見。
( 4)、注意保護小兒的獨立性。 3歲的小兒最愛說“不”,表現(xiàn)出反抗和違拗。這實際上是他們有了自尊、自信和出現(xiàn)了正常的獨立性。不要強行壓服孩子的“不聽話”,或因為他的過失而斥責、打罵。強行壓制,容易挫傷小兒的自尊心,或者在高壓下勉強服從,暗地卻滋生說謊、是非混淆、曲意奉迎等不良品性。保護獨立性,還表現(xiàn)在對淘氣的孩子要循循善誘,但不能管束過嚴。淘氣小兒往往興趣廣泛,善于思考,心理比較健康,相反,有些小兒特別聽話和安靜,從不吵鬧,一切按吩咐做,成為大人鐘愛的“標準兒童”。這樣的“乖”孩子反倒可能有心理問題。因為他們的“懂事”和“聽話”是一種心理過度防衛(wèi)的表現(xiàn)。隨著年齡增大,成人的指點慢慢減少,他們會茫然不知所措,不能獨立適應環(huán)境,智力發(fā)育也受到束縛。這些心理不夠健康的小兒,反而應該是心理保健的重點對象。
